半导体供应链纷繁复杂,一起穿过迷雾看本质,找寻发展的钥匙。
工业和科技界也有所谓的“贵族”,今天我们就带着“贵族贵在哪里”这个问题来阅读和思考,同时也可以轻舒一口气,暂不用长篇累牍了,我们可借机回头浏览一下美、日、韩半导体发展简史的关键节点和事件。
欧洲作为工业革命的摇篮,会在信息时代落伍吗?答案是不仅不会,而且始终将是无法忽略的存在。从2G时代的诺基亚、西门子、飞利浦、爱立信手机,到当今NXP、ST和英飞凌半导体三巨头,欧洲未曾缺席过。如今欧洲半导体企业将发展重心聚焦在工业、汽车和物联网技术上,表面来看似乎被边缘和波澜不惊,实际上低调的背后暗流涌动,或许潜藏着深谋远虑的智慧。
意法半导体(ST,STMicroelectronics)于1987年由意大利SGS微电子和法国Thomson半导体公司合并而成,在电信、汽车、工业和个人电子产品等市场有深厚积累,在MCU、MEMS、模拟器件和功率器件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。2016年ST收购奥地利微电子公司(AMS)NFC和RFID reader的资产,以增强安全微控制器解决方案的实力。
创办于1847年的德国西门子(SIEMENS)是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先企业,1999年其半导体部门分拆成立新公司英飞凌,为汽车和工业功率器件、芯片卡和安全应用、传感器、模拟和混合信号、射频等提供半导体和技术方案,其分离器件及模块、电源管理、安全芯片等产品处于领先地位,2015 年收购美企IR(国际整流器,International Rectifier),2020年收购拥有包括微控制器、软件和连接组件等产品组合的美企赛普拉斯(Cypress)。
NXP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创办于1891年的荷兰皇家飞利浦(ROYAL Philips),该公司经营照明、家电和医疗等多元化产品,半导体业务大约始于1952 年,是欧洲半导体产业先驱,优势在汽车电子和识别业务,2006年NXP正式从飞利浦剥离出来,2015年收购飞思卡尔(Freescale),成为车用半导体解决方案与通用微型控制器(MCU)的龙头,2019年收购美企美满(Marvell,也译迈威)的WiFi和蓝牙业务。
在欧洲半导体传统三巨头之外,汽车零部件霸主、成立于1886年的博世(Robert Bosch)最新研发的新型碳化硅(SiC)微芯片,将助力电动车实现质的飞跃,博世是汽车、消费电子、家电MEMS产品的领头羊。欧洲半导体产业紧紧围绕其长期累积的工业和汽车产业的雄厚基础,各领域有严格的安全和技术规范,进入门槛较高,短期内恐难复制。
欧洲大陆之外的英国公司,以杰出的设计能力为欧洲半导体产业增色。成立于1990年的ARM公司,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知识产权(IP,Intellectual Property)供应商,在数字电子产品的开发中处于核心地位。ARM收入靠转让专利和设计方案,这点很像高通,不同的是ARM不仅不制造,而且不向用户出售芯片,这真的是脑洞大开。如今全世界大约超过95%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架构。2016年日本软银收购ARM,但总部仍然留在英国剑桥。2020最新消息,ARM被英伟达收购的事件正在发酵。另外还有2014年被高通收购的CSR公司(Cambridge Silicon Radio,剑桥硅晶无线电),1998年成立于剑桥,首创蓝牙接口的单片设计,曾为全球超过50%的蓝牙芯片提供设计。而英国IP设计厂商Imagination,也曾为苹果供应图像处理器(GPU)。
当然,近几年业界最耀眼的明星是光刻机(Mask Aligner System,或Lithography Machine)巨头ASML(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terial Lithography,ASML Holding N.V,阿斯麦尔),它1984年从飞利浦独立出来,从生存困难到超越传统光刻机霸主尼康(Nikon)与佳能(Canon),成为当红炸子鸡,期间历经数十年持续的研发、及业务与供应链资源整合,如今ASML的EUV(极紫外光刻,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)光刻机几乎垄断整个市场。关于ASML更多信息将在后续半导体设备部分进行分享。
欧洲作为现代文明的发源地,经受过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洗礼、以及完整的盛衰周期,对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态度更为包容和达观,其半导体产业发展稳健且不乏远见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