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311福岛核灾已经过去10年,但仍有许多待解决的衍生挑战,包括处理后的核污水储存问题,昨(13日)日本政府召开相关部会会议,正式决定将福岛核废水稀释后,排入海中,目标在两年后开始实施。
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近海发生规模9.0地震,强震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厂冷却系统停止运作,6座反应堆有3座炉心熔毁,至今核电厂内尚有900吨与高放射性碎片混合的熔融燃料待处理,同时还有大量反应堆冷却水及受核辐射污染的地下水。
东京电力公司为净化污染水,也进一步设置专门设备去除铯和锶等放射性物质,但现有技术难大规模去除氚,目前则设置上千个大水箱来贮存处理后的核污水,并透过深入地下30公尺、长达1.5公里「冰墙」,避免污染水外泄。
然而由于下雨等天气与其他冷却因素,污染水仍不断增加,2020年平均每天增加140吨辐射污水,预计2022年夏季将会面临污水槽空间不足问题。
那么届时137万吨的含氚核污水该怎么处置呢?其中在「加热蒸发至大气」、「电解制氢」、「注入地层深处」、「水泥固化掩埋至地底」与「稀释控制排放至海洋」,稀释入海被认为是最现实的方法,纵使也颇受渔民与环境学者反对。
对此日本政府今天针对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核废水召开会议,日本首相菅义伟表示,政府已决定将处理水排入海洋,认为在确保安全与辟谣的前提下,这是「最现实」的选择,也是重建福岛不可避免的问题。
目前日本政府已经要求东京电力公司,2年后排放「处理后的核污水」,预计计划将耗时数十年。未来会先稀释储存在第一核电厂内的核废水,将氚浓度降到日本国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、世界卫生组织(WHO)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七分之一,再进行排放。
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总署(IAEA)表示支持,认为放流前,放射性元素会降到安全标准。NHK报导指出,日本农林水产省以及福岛政府也会加强监测释放前后的浓度,并在IAEA监督下发布具客观与透明的消息,也将协助渔民促销、吸引游客,若渔民因负面观感损失,东京电力也会进行赔偿。
拍板消息一出也引来抨击,日本绿色和平组织表示「强烈谴责」,认为此举无视福岛与亚太地区的权利,也有学者认为,目前对海洋生物的长期影响尚不得而知;当地渔民合作社社长KanjiTachiya表示,先前已政府承诺,在没有渔民支持下,不会将处理水排入海洋,因此未来也不会支持政府违背诺言、将水排入海洋的决定。
最新评论